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397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84頁,第2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34頁,第19字
音《唐韻》:古哀切;《集韻》:柯開切,𡘋音該。《說文》:㱾𢻰,大剛卯也,以逐精鬼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射魃謂大剛卯也。以金玉及桃木刻而爲之,一名㱾㱼。《輟耕錄》:剛卯者,按〈王莽傳〉服虔註曰:剛卯,以正月卯日作佩之,長三寸,廣一寸四分,或用玉、或用金、或用桃,著佩之。又註:當中央從穿作孔,以綵絲葺其底,刻其上,文曰:正月剛卯既央,靈殳四方,赤靑白黃,四色是當。帝令祝融,以敎夔、龍,庶疫剛癉,莫我敢當。又曰:疾日嚴卯,帝令夔化,順爾國化,伏兹靈殳。既正既直,既觚既方。庶疫剛癉,莫我敢當。凡六十六字。㱾㱼者,佩印也。以正月卯日作,故謂剛卯;又謂之大堅,以辟邪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丘哀切,音開。又,下攺切,音亥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殳部。
〔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āi、kā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亥、殳。
〔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āi] ⑴ [~攺]也作“㱾㱼”。古代用以驅鬼避邪的佩飾。㈡ [kāi] ⑴ [~𨸜]笑聲。
㱾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