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96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35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77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:許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吁韋切,𡘋音揮。《廣雅》:幡也。
义又,《說文》:幟也,以絳幑帛著於背。《韻會》:若今救火衣。
义又,通作徽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一年》:揚徽者,公徒也。【註】徽,識也。【疏】徽識,制如旌旗,書其所任之官與姓名於其上,被之於背。【釋文】識,本又作幟。《前漢・王莽傳》:殊徽幟。【註】徽幟,通謂旌旗之屬也。
注解
〔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幑〕字拼音是huī,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、巾、;、彳、山、帀、攵。
〔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ī] ⑴ 同“徽”。标志;符号。《説文•巾部》:“幑,幟也,以絳幑帛箸於背。”⑵ 旗帜。《玉篇•巾部》:“幑,幡也。”
幑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