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86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05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57頁,第3字
音《廣韻》:撫招切;《集韻》:批招切,𡘋音漂。《說文》:牛黃白色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普刀切,音㯱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敷沼切;《集韻》:匹沼切,𡘋音縹。《玉篇》:牛色不美澤。
义又,牛黃白色。
音又,《玉篇》:普稾切;《集韻》:滂表切,𡘋音麃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被表切,音莩 —— 毛羽朱色不澤也。本作皫。詳白部皫字註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滂保切 —— 牛白蒼色。
音又,叵到切,音㯱 —— 牛名。
注解
〔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。
〔犥〕字拼音是p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牜、麃。
〔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iāo] ⑴ 黄白色的牛。⑵ 苍白色的牛。⑶ 禽兽毛羽变色,失去光泽。
犥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