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臼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99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03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71頁,第15字
音《廣韻》:其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巨久切,𡘋音咎。《說文》:舂也,本作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杵臼四星在危南。【註】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,主軍糧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:濟河圍令狐,入桑泉,取臼衰。【註】解縣東南有臼城。
义又,水名。《左傳・定五年》:將涉于成臼。【註】江夏竟陵縣有臼水,出𦖂屈山,西南入漢。《後漢・章帝紀》:罷常山、呼沱、石臼河漕。【註】石臼,河名也,在今定州唐縣東北。
义又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:踵臼之山,無草木。
义又,鳥名。〈讀曲歌〉:打殺長鳴雞,彈去烏臼鳥。
义又,樹名。〈古西洲曲〉:日暮伯勞飛,風吹烏臼樹。
音又,姓。《左傳》:華謳家臣臼任。又,《韻補》叶敞呂切,音處。韓愈〈元和聖德〉詩「遂自顚倒,若杵投臼」,叶下渚。
注解
〔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臼部。
〔臼〕字拼音是jiù,独体字。
〔臼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舂米器具形,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。本义是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。
〔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ù] ⑴ 舂米的器具,用石头或木头制成,中间凹下。⑵ 形状像臼的
臼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