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00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45頁,第2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14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多動切;《集韻》:覩動切,𡘋音懂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董,督,正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董之用威。
义又,《博雅》:固也。
义又,深藏也。《史記・倉公傳》:氣當大董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》辨九𢷎:四曰振動。【鄭註】動讀爲董,書亦或爲董。振董,以兩手相擊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藕根也。
义又,董蕖。《續博物志》:董蕖者,婆羅門云阿苗根,似白芷。
义又,亭名。《左傳・文六年》:改蒐于董。【註】河東汾隂縣有董亭。
义又,澤名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文喜邑有董池陂,古董澤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九年》:昔有颺叔安,有裔子曰董父,實甚好龍,龍多歸之,服事帝舜,賜之姓曰董。又,〈宣二年〉:董狐,古之良史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主勇切,音腫。《羣經音辨》:短也,《左傳》余髮董董,今本作種種。
音又,《字彙補》:董正之董,讀若督,東谷切。
义《集韻》:通作蕫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05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7頁,第8字
《左傳・昭二十九年》昔有颺叔安。
謹照原文颺改飂。
注解
〔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董〕字拼音是dǒ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重。
〔董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重声。①。本义是草名,即鼎蕫。②督察。
〔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ǒng] ⑴ 监督管理⑵ 正:“余将~道而不豫兮”。⑶ 深藏:“年六十已上,气当大~”。⑷ 姓。
董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