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09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49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18頁,第25字
音《唐韻》:苦怪切,音喟。《左傳・成八年》:雖有絲麻,無棄菅蒯。【註】《毛詩》疏曰:菅與蒯連,亦菅之類。《儀禮・喪服傳》〔疏〕:屨者,藨蒯之菲也。【註】蒯席澀,便于洗足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草則葴莎菅蒯。【註】蒯,草,中爲索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三年》:攻蒯,蒯潰。【註】河南縣蒯鄕是也。
义又,姓。《前漢・蒯通傳》:蒯通,范陽人。
义又,蒯緱。《史記・孟嘗君傳》〔註〕:蒯緱,把劒之物,謂以劒繩纏之。
音又,《韻補》:苦對切,音塊。引《左傳》叶「雖有姬姜,無棄蕉萃」韻。
音又,《索隱》蒯成侯緤註引《三蒼》音裴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08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7頁,第19字
《左傳・成八年》雖有絲麻,無棄菅蒯。〔註〕毛詩疏曰,菅與蒯連,亦菅之類。
謹照原文八年改九年。註毛詩疏曰改正義。菅與蒯改蒯與菅。
〔註〕蒯席
謹按此玉藻註非喪服註,註上增禮玉藻三字。
注解
〔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蒯〕字拼音是kuǎ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萠、刂。
〔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uǎi] ⑴ 〔~草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,茎可编席,亦可造纸。⑵ 姓。
𠣲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