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90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16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11頁,第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居夷切;《韻會》:居狋切,𡘋音肌。《玉篇》:餓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黎民阻飢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穀不熟爲飢。【註】五穀不成。【又】仍飢爲荐。【註】連歲不熟。《韓詩外傳》:一穀不升曰歉,二穀不升曰飢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國名。西伯伐飢國,滅之。
音又,姓。《左傳・定二年》:殷人七族,有飢氏。又,漢有大豪飢恬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飢、饑二字,飢訓餓,居夷切;饑訓穀不熟,居衣切。汪來虞〈方伯〉說:饑饉之饑从幾,飢渴之飢从几,諸韻書俱分列支、微兩韻,止《集韻》飢字訓或从幾,經傳頗通用。《長箋》云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,趨𥳑便者通作飢,遂成兩謬。經傳不誤,恐傳寫之譌也。
义《集韻》:別作𩚮。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下 部首:食部
愛日堂藏本: 第83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9頁,第5字
《左傳・定二年》殷人七族,有飢氏。
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。殷人改殷民。
注解
〔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。
〔飢〕字拼音是j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飠、几。
〔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ī] ⑴ 餓。《書•舜典》:“黎民阻飢,汝后稷,播時百穀。”⑵ 通“饑”。災荒;五穀不熟。《墨子•七患》:“五穀不收謂之飢。”⑶ 古國名。在今山西省黎城縣東北。《史記•殷本紀》:“西伯伐飢國,滅之。”⑷ 姓。也作“饑”。《廣韻•脂韻》:“飢,姓。《左傳》殷人七族有飢氏。”
𩚐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