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疒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62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78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32頁,第26字
音《唐韻》:於罽切;《集韻》:壹計切,𡘋音䚷。《說文》:幽薶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瘞,幽也。【疏】謂埋藏。又,〈釋祭名〉:祭地曰瘞薶。【註】既祭,埋藏之。《詩・大雅》:上下奠瘞。【釋文】瘞,埋也。《禮・禮運》:故先王秉著龜,列祭祀、瘞繒。【註】埋牲曰瘞。
义又,《儀禮・覲禮》:祭川沈,祭地瘞。【註】古文瘞作殪。祭地瘞者,祭月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瘞,微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壹計切,医去聲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瘞〕字拼音是y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㾜、土。
〔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埋葬。 晉•潘嶽 《西征賦》:“夭赤子於新安 ,坎路側而瘞之。” 唐•;韓愈 《祭十二兄文》:“生不偕居,疾藥不親,斂不摩棺,瘞不繞墳。”⑵ 埋藏;隱藏。《新唐書•魏徵傳》:“大理卿馬曙有犀鎧數十首,懼而瘞之。” 元•;張可久 《紅繡鞋•;三衢山中》曲:“仙橋藏老樹,石筍瘞蒼雲。”⑶ 審;明白。古方言。《方言•第六》“瘞,審也。齊楚曰瘞。”
瘞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