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0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39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0頁,第5字
音《廣韻》:巨支切;《集韻》:翹移切;《正韻》:渠宜切,𡘋音岐 —— 同「祇」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大宗伯掌天神、人鬼、地示之禮。【釋文】示,或作祇。
义又,姓。《史記・晉世家》示眯明,《左傳》作提彌明。
义又,地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越嶲郡有蘇示縣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神至切,音侍 —— 垂示也。《說文》:天垂象,見吉凶,所以示人也。从二,三垂,日月星也。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,示神事也。【徐曰】二,古上字;左畫爲日,右爲月,中爲星 —— 畫縱者,取其光下垂也。示,神事也,故凡宗廟社神祇皆从示。《玉篇》:示者,語也 —— 以事吿人曰示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夫〈乾〉確然示人易矣,夫〈坤〉隤然示人𥳑矣。《禮・檀弓》:國奢則示之以儉,國儉則示之以禮。《書・武成》:示天下弗服。
义又,與視通。《詩・小雅》:視民不恌。【箋】以目視物,以物示人,同作視字。《禮・曲禮》:幼子常視毋誑。【疏】示、視古字通。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視項羽無東意。【師古註】《漢書》多以視爲示。
义又,姓。明宣德中賢良示容。
注解
〔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示〕字拼音是shì,独体字。
〔示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,“二”是古文“上”字,三竖代表日月星。甲骨文本作“T”,象祭台形。“示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其义多与祭祀、礼仪有关。本读( qí )。本义是地神。引申义:让人看,显示。
〔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ì] ⑴ 表明,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⑵ 对来信的敬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