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10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39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0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以灼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弋灼切;《韻會》:弋約切,𡘋音藥 —— 亦作禴,祭名。《禮・王制》:天子四時之祭,春曰礿,夏曰禘,秋曰嘗,冬曰烝。【疏】礿,薄也 —— 春物未成,祭品鮮薄。〇【按】礿、禘、嘗、烝爲四時之祭,乃三代通禮。鄭康成泥〈天保〉詩及《周官》有禴、祠、烝、嘗語,遂指此爲夏、殷之禮,周則春曰祠,夏曰禴。不知〈天保〉詩作於武王時,而禴、祠、烝、嘗實諸侯之禮。武王末受命㊟〔末字當為未字形誤〕,典禮未定,故止春禴、夏禘、秋嘗、冬烝,未遑追王上祀,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,不必執彼疑此也。若《周官》所言,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,更不必泥耳。餘詳禘字註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弋笑切,音耀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礿〕字拼音是yu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勺。
〔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uè] ⑴ 祭名,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,周代在夏天举行。
礿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