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88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98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65頁,第19字
音《唐韻》:力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力轉切;《正韻》:盧轉切,𡘋音孌。《說文》:臞也。一曰切肉臠也。《正韻》:塊切肉。《正字通》:塊割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毋嘬炙。【註】嘬,謂一舉盡臠。《易・噬嗑》〔疏〕:《正義》曰:乾胏,是臠肉之乾者。《前漢・王莽傳》〔註〕:臠,切千段也。《晉書・謝琨傳》:元帝爲晉陵公主求壻,謂王珣曰:如謝琨便足。未幾,袁崧欲以女妻琨。珣曰:卿莫近禁臠。
义又,魚腹亦爲臠。《儀禮・有司徹》皆加膴祭于上〔註〕:膴,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落官切,音鑾 —— 臠臠,瘠貌。
注解
〔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臠〕字拼音是lu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龻、肉。
〔臠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肉。羉( luán )聲。本义是小塊肉。
〔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uán] ⑴ 瘦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臠,臞也。”⑵ 把肉切成块状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臠,切肉也。”《正字通•肉部》:“臠,塊割也。”⑶ 肉块。《淮南子•説林》:“嘗一臠肉,而知一鑊之味。”
臠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