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62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28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96頁,第15字
音《韻會》:仕之切,音馳。《說文》:草貌。
义又,地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東郡茬平。【應劭註】在茬之平地者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側持切,音湽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姓。見《集韻》。
音又,鋤加切,音槎 —— 斫木。〈魯語〉山不茬蘖,字从艸。〇【按】茬字,《後漢書》、《水經注》皆从仕,宋祁曰當作荏,今茌、茬、荏𡘋存。
注解
〔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茬〕字拼音是chá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在。
〔茬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在声。( chí )。本义是草茂盛的样子。
〔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á] ⑴ 庄稼收割后余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⑵ 同一块田地上庄稼种植或收割的次数⑶ 短而硬的头发、胡子
茬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