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80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77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50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許偉切;《韻會》:詡鬼切,𡘋音卉。《廣韻》:蛇虺。《詩・小雅》:維虺維蛇,女子之祥。《爾雅・釋蟲》:蝮虺。詳蝮字註。
义又,王虺。《楚辭・大招》:王虺騫只。【註】王虺,大蛇。
义又,水虺。《述異記》:水虺,五百年爲蛟。
义又,姓。《潛夫論》:虺氏,皆子姓也。《唐書・則天本紀》: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,攺其姓爲虺氏。
义又,人名。《書・仲虺之誥》〔疏〕:仲虺居薛,以爲湯左相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虺虺,聲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虺虺其雷。【傳】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呼回切,音灰 —— 喧虺。《詩》虺虺其雷,亦讀平聲。
义又,《爾雅》:虺隤,病也。《詩・周南》:我馬虺隤。
音又,與螝通。《顏氏家訓》:韓非子曰:蟲有螝者,一身兩口,爭食相齕,遂相殺也。茫然不識此字何音,後見《古今字譜》是虺字。〇【按】螝,當作虺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24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8頁,第10字
《爾雅・釋蟲》蝮虺。
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。
注解
〔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虺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ǐ、hu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兀、虫。
〔虺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虫,兀( wù )声。本义是蜥蜴。
〔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ǐ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。[虺虺]〈古〉形容打雷的声音。㈡ [huī] ⑴ [虺尵]疲劳生病(多用于马)。也作“虺隤”。
虺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