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99頁,第2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85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59頁,第21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父沸切,音屝。《爾雅・釋蟲》:蜚,蠦蜰。【疏】蜚,越之所生,其爲蟲臭惡,南方淫氣之所生也。《本草》曰:蜚,厲蟲也,然則蜚是臭惡之蟲,害人衣物,故《春秋左氏傳》有蜚不爲災,亦不書也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劉向以爲有蜚、有𧌒,不言災者,氣所生,所謂𤯝也漢書・五行志》本作:所謂眚也。【參鼎文二十五史,漢書2,頁1414】">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芳未切,音費 —— 蟲名,負蠜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府尾切,音斐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獸名。《山海經》:太山有獸狀如牛,白首、一目、蛇尾,名曰蜚,所經枯竭甚于鴆厲,見則天下大疫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匪微切,音非 —— 與飛通。《史記・周本紀》:麋鹿在牧,蜚鴻滿野。〈楚世家〉:三年不蜚,蜚將沖天。
义或作𧕒。
注解
〔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蜚〕字拼音是fē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非、虫。
〔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虫,非声。本义是昆虫名。草螽。
〔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ēi] ⑴ 同“飞”,指无根据的、无缘无故的。现“流言飞语”常写作“流言蜚语”。㈡ [fěi] ⑴ 〔~蠊〕即蟑螂。
蜚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