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: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474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52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48頁,第32字
音《唐韻》:苦昆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枯昆切,𡘋音坤。《說文》:𩮜髮也。从髟,兀聲。或从元。《周禮・秋官・掌戮》:髡者使守積。【註】王之同族不宮之者,髡頭而已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當黥者,髡鉗爲城旦舂。
义又,人名。《孟子註》:淳于髡,齊之辨士。
义又,樹禿曰髡。《齊民要術》:種柳千樹足柴,歲可髡二百樹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去骨切,音窟。又,五忽切,音兀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髟部。
〔髡〕字拼音是kū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髟、兀。
〔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 。( kūn )从髟( biāo ),与毛发有关,兀( wù )声。本义是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。
〔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ūn] ⑴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⑵ 古代指和尚。⑶ 古代称修剪树枝。
髡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