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27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47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7頁,第26字
音《廣韻》:奴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乃禮切;《正韻》:乃里切,𡘋音瀰。《說文》:親廟也。《增韻》:父廟曰禰。《公羊傳・隱元年》秋七月〔註〕:生稱父,死稱考,入廟稱禰。【疏】禰字示旁爾,言雖可入廟是神示,猶自最近於己,故曰禰。
义又,行主亦曰禰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其在軍則守於公禰。【註】公禰,行主也;行以遷主言禰,在外親也。
义又,地名。《詩・邶風》:飮餞于禰。
义又,姓。魏禰衡。〇【按】公禰註疏,讀如字,不必依陳澔讀作祧。《字彙》乃據此入蕭韻,非也。
注解
〔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禰〕字拼音是m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爾。
〔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] ⑴ 親廟;奉祀亡父的宗廟。《周禮•春官•甸祝》:“舍奠于祖廟,禰亦如之。”⑵ 隨軍的神主。《儀禮•覲禮》:“侯氏裨冕,釋幣於禰。”⑶ 效法;仿效。明馮夢龍《序山歌》:“書契以來,代有歌謡;太史所陳,並禰《風》、《雅》。”⑷ 古地名。故地在今山东省荷泽市西。《詩•邶風•泉水》:“出宿于泲,飲餞于禰。”㈡ [mí] ⑴ 姓。《廣韻•薺韻》:“禰,姓。出平原。”㈢ [xiăn] ⑴ 同“𤣗”。秋獵。五代徐鐺《説文繫傳•示部》:“禰,秋畋也。”
禰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