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87頁,第1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80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53頁,第36字
音《唐韻》:子魚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子余切,𡘋音苴。《類篇》:蝍蛆。《爾雅・釋蟲》:蒺藜,蝍蛆。【註】似蝗而大腹長角,能食蛇腦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民食芻豢,麋鹿食薦,蝍蛆甘帶,鴟鴉耆䑕。《廣韻》:蝍蛆食蛇,蜈蚣也。《關尹子・三極篇》:蝍蛆食蛇,蛇食蛙,蛙食蝍蛆,互相食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千余切,音疽。《說文》:蠅乳肉中蟲也。《本草》:蛆,蠅之子也,凡物敗臭則生之。《北史・甄琛傳》:曾拜官,諸賔悉集,郉巒晚至。琛謂巒,何處放蛆來,今晚始顧。
义又,水蛆。《正字通》:生南方溪㵎,長寸餘,黑色。
义又,雪蛆。隂山、峨眉二山,積雪不消,生蛆大如瓠,俗呼雪蛆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𧐅。
注解
〔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蛆〕字拼音是q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且。
〔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ū] ⑴ 苍蝇的幼虫,白色,身体柔软,有环节,多生在粪便、腐肉等不洁的地方。
蛆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