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985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28頁,第3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87頁,第35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諸氏切;《集韻》:掌氏切,𡘋音紙 —— 磨石也。《書・禹貢》:荆州礪砥砮丹。【註】砥細於礪。《山海經》:崦嵫之山,其中多砥礪。
义又,平也、均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周道如砥。
义又,借言節操。《禮・儒行》:砥礪廉隅。
义又,砥砨,玉石。《史記・范雎傳》㊟〔即〈范睢傳〉〕:周有砥砨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厎,或作底。《書・禹貢》:厎柱析城。【註】厎柱,山名,在河水中。《前漢・梅福傳》:爵祿束帛,天下之底石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曲禮切,音邸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。
〔砥〕字拼音是d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石、氐。
〔砥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石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质地很细的磨刀石。
〔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ǐ] ⑴ 〔~柱中流〕像砥柱山(在中国三门峡)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,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。⑵ 细的磨刀石
砥字康熙字典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康熙字典资源。